了解美國政府計劃的人士稱,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計劃禁止眾多中國公司投資美國科技公司,并對中國技術出口設置新的限制。在美中貿易摩擦之際,此舉將令貿易緊張局勢進一步升溫。這兩項計劃將于本周結束前公布,意在阻止中國政府推進“中國制造2025”戰略列出的項目?!爸袊圃?025”旨在推動中國在信息技術、航空航天、電動汽車和生物技術等10大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導者。
美國財政部正在起草規定,對于白宮所稱的參與“工業重要技術”的公司,將禁止中資股權在25%或更高的公司對其展開收購。知情人士表示,對中資股權比例的限制可能更低。此外,知情人士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商務部正在制定加強出口管制的計劃,意在阻止這類技術出口到中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上周表示,美國追求自身核心尖端技術花費了數萬億美元,必須對此加以保護。
這些知情人士表示,在上述規定生效前,美國業界將有機會發表評論。行業組織,特別是金融和科技行業的組織一直嘗試跟蹤上述提議的進展,該提議在特朗普政府內部經過了多次反復。這些行業組織主要擔心,出口管制可能會阻礙它們利用技術優勢,從而對業務造成負面影響。雖然許多人反對投資限制,但由于來自中國的投資已經大幅下降,所以美國方面認為投資限制措施的實際影響可能較小。大部分行業游說都專攻國會,目前國會正在討論如何加強外來投資的國家安全評估。
這兩項計劃將延續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其經濟行動提供依據的做法。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根據1962年的《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 Act of 1962)有關國家安全的條款對加拿大、墨西哥、歐盟以及其他盟友加征鋼鋁產品關稅。知情人士透露,對于投資限制措施,美國政府正計劃使用1977年的《國際緊急狀態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of 1977, 簡稱IEEPA),該法賦予總統更廣泛權力來應對“非常規和特a殊威脅”。
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美國廣泛使用IEEPA來對其他國家實施制裁。一些貿易協會正研究是否可以挑戰該法律在持續貿易爭端中的使用。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中國問題專家Derek Scissors表示:“政府說,‘如果我們宣布一切事情都涉及國家安全,我們就能隨心所欲’;這是在濫用行政權力?!?/span>
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Wilbur Ross)周日在給《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聲明中稱:“總統已表明了保護美國技術的愿望。所有能夠更好保護美國技術的舉措都在評估中,包括出口管制政策的潛在調整?!?/span>
美國政府還沒有敲定最終的計劃,一些細節可能會有變化。按照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的計劃,美國將阻止那些中國投資者擁有至少25%股權的實體收購美國科技公司,具體的門檻線仍在討論之中。如果特朗普政府認為中國投資者可能通過董事會席位、許可協議或其他措施獲得相關技術,那么中資持股比例低于該水平的公司進行的投資仍可能遇阻。
相關人士稱,特朗普政府將只關注新交易,不會試圖破壞已有的交易。然而,考慮到中國相關影響,現有的美中合資企業將被禁止對先進的美國高科技進行進一步的投資。盡管特朗普政府的大多數行動一直主要針對中國國有企業的角色,但上述投資限制不會區分中國國有企業或私營公司,因為特朗普政府認為,中國政府對所有中國公司都有巨大的影響力。
為了確保特定的美國技術不會通過貿易流入中國,特朗普政府還將限制出口與“中國制造2025”相關的技術。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正在匯總如何執行相關措施的政策建議。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與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定期進行技術評估,在所涉技術已經商業化的前提下,該部門允許相關公司在沒有出口許可的情況下銷售產品。
![特朗普為中國半導體發展設下兩道新門檻 特朗普為中國半導體發展設下兩道新門檻]()
高科技公司貿易協會信息技術行業委員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uncil)高級副總裁Josh Kallmer稱,預計大量公司將為上述計劃給出建議。他說:“特朗普政府有機會制定出一套有針對性的政策來解決國家安全風險,而不是對企業每日都要參與的活動一概而論?!贝饲?,特朗普上周威脅要對高達4,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收關稅。針對34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征收的第一批25%的關稅將于7月6日生效。中國政府威脅稱,將在同一天基于同等強度對美國商品征收關稅。
外國投資必須通過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S.,簡稱CFIUS)的跨部門審查,以判斷是否符合國家安全規定。CFIUS的審查(或審查威脅)已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中資對美國半導體公司的收購進程中斷,并致使其他中資投資受限。市場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數據顯示,受中國限制信貸規模以及美國對中資交易的審查影響,2018年上半年中資投資較上年同期減少92%,至18億美元。
美國國會正在推進一項旨在加強CFIUS審查力度的法案。該法案還將建立一個新的出口控制系統,以審查海外合資企業是否以不恰當的方式向外國公司轉讓關鍵技術。財政部官員認為,審核更嚴格的CFIUS將有助于保護美國技術,新的限制舉措必須有的放矢。
包括納瓦羅和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在內的其他一些政府官員認為,雖然有CFIUS審查,但中國企業一直在取得進步,把美國的技術運用到了許多領域,尤其是生物技術和農業。他們認為,美國有必要加強控制。
奧巴馬(Obama)主政時期,CFIUS批準中國化工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Chemical Co.)收購瑞士種子巨頭先正達(Syngenta Ag, SYT)。在特朗普上臺后,該交易去年獲得了最終的監管批準。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還擔心CFIUS會遺漏中資參與的風投公司在技術領域的一些小型投資交易,多年后這些交易可能會取得豐厚成果。這類交易有時會被人為包裝成其他形式。
知情人士稱,2017年春季,情報部門向內閣和白宮官員做了一次簡報,闡述了中國企業如何透過收購、授權和盜竊獲取美國技術,這次會議的影響力尤其大,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這些新限制。一名了解會議內容的知情人士稱,情報官員解釋了中國政府的各個層面是如何參與到這些事情當中的。